YUWA LIFE

  • TOP>
  • 公告>
  • 【中国汽车最前线】由比亚迪开启,兆瓦级超级充电时代来临

INFORMATION

【中国汽车最前线】由比亚迪开启,兆瓦级超级充电时代来临2025.04.11

3月17日,比亚迪(BYD)举办了“超级e平台”发布会。以“兆瓦级超级充电,媲美燃油车的充电速度”为主题,展示了该平台可支持1000V电压和1000A电流的技术。由此,实现了1兆瓦(1000千瓦)的充电功率输出以及10C的充电倍率,极大地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性能。

 

技术亮点

针对电动汽车的难题之一 —— 充电速度的提升,比亚迪取得了重大进展。此前,中国市场上已发布了能在 5 分钟内恢复 200 公里续航里程的充电技术,然而 “超级 e 平台” 实现了充电 5 分钟即可恢复 400 公里的续航里程。比如,“汉 L” 从电量 7% 充至 62% 仅需 5 分钟,实现了堪比智能手机的充电速度。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明确表示:“将把搭载了这个平台的‘汉 L’以及‘唐 L’推向市场”,并且设定汉 L 的预售价格为 27 万至 35 万元,唐 L 的预售价格为 28 万至 36 万元。

 

比亚迪的优势

在快速充电技术领域,除了比亚迪之外,竞争也日益激烈。小鹏汽车发布了 800V 架构,理想汽车在 “MEGA” 车型上搭载了 5C 电池等。同时,电池制造商们也在开发如 “麒麟电池”“神行电池” 等支持超快速充电的新产品。

 

比亚迪充分发挥其作为电池制造商的优势,参与到竞争当中。它基于采用了第二代刀片电池的 1000V 架构,推出了名为 “闪充电池” 的产品。该电池从以往 960 毫米的长刀片形态进化为约 450 毫米的短刀片形态,在保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内部电阻,从而使其非常适合超快速充电。

 

此外,比亚迪还注重提升电池单元的发热和冷却性能。通过采用超高速离子通道、超导电解液以及纳米级别的隔膜,再结合短刀型电池的叠层结构和侧端极设计,将电池单元内部的电阻降低了 50%,发热量也减少了 50%。由此,实现了业界最高水平的 10C 充电性能。

 

在冷却技术优化方面,比亚迪采用了直冷直热方式的冷媒。这使得冷却速度大幅提升,通过双面冷媒冷却,将热交换面积扩大了 100%,热交换性能提高了 90%。凭借这些,其性能已经超越了宁德时代(CATL)的 “麒麟电池”。

 

充电基础设施与市场战略

关于适配 “闪充电池” 的快速充电基础设施,王传福宣布了相关计划,即设置 4000 座以上的兆瓦级超级充电桩,并且进一步将这项技术向社会资本开放,共同构建充电网络。通过利用蓄电池业务,建立起自我供给模式,将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

 

在发布会上,该公司的 “兆瓦级超快速充电储能解决方案” 也对外公开。通过将主单元与储能机柜组合安装在超快速充电桩上,克服了电网的容量限制,构建起了能够在各种场所设置超快速充电站的体系。

 

此外,能够适配现有的快速充电桩这一点也是其优势所在。王传福透露,计划借助 “双枪充电技术”,将普通的快速充电桩改造成支持闪充的充电桩,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凭借这一 “全场景兆瓦级闪充技术体系”,可以同时使用两座 250 千瓦的充电桩,实现最高 500 千瓦的充电功率输出。

 

对未来的展望

“超级e平台”并非仅仅局限于提升充电速度,它还彻底革新了车辆的整个电子电气架构。对电机、电池、电力控制等核心技术进行了全面升级,并进一步推进了电动化技术的整合。 最为重要的是超快速充电网络的普及。如果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即便车辆具备超快速充电功能,也无法充分享受到其带来的益处。 该公司计划在今后的两到三年内,完善其超快速充电网络,从而在纯电动汽车市场中将自身竞争力发挥到极致。虽然很有可能固态电池仍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量产,但“全民超充时代”或许已然来临。

如果您有兴趣,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其他公告

CONTACT 联系我们CONTACT 联系我们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