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中国的聚餐也有一些细致的规则,不过由于不同地区和公司存在各种各样的模式,在这里就不一一记述了。
活用用餐场合
在中国,用餐(吃饭 chīfàn)被视为加深人际关系的重要场合。在商务活动中,也不只是在会议室交谈,很多时候会通过聚餐来建立关系。
如果被邀请参加聚餐,尽可能参加
因为比起工作上的洽谈,在餐桌上建立信任关系更受重视,所以如果被邀请,最好尽可能参加。
理解敬酒(敬酒 jìngjiǔ)的礼仪
在中国,敬酒文化深入人心,当上级或东道主提议干杯时,按照礼仪要把杯子举得比对方低以表示敬意。另外,有时会被要求一口喝干(干杯 gānbēi),但如果做不到也可以说 “随意(suíyì = 请随意)”。
尊重对方,秉持互帮互助的精神
在中国,“在提出请求之前,首先要为对方提供些什么” 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
先为对方提供价值
例如,抱着 “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事情,请告诉我” 这样的态度,能够建立更好的关系。
考虑对方的立场
即使是工作上的关系,提出考虑到对方利益的方案也很重要。不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以对双方都有利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这样长期关系更容易维持。
- 尊重 “面子(面子)” 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商务活动中,给人 “留面子(面子・miànzi)” 是建立信任关系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尊重对方的立场和自尊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能维持良好的关系。
不在众人面前发怒、斥责
在中国,在公共场合批评或斥责对方被视为损害对方面子的行为,会成为关系恶化的原因。
冷静地私下指出问题:即使存在问题,也不要在众人面前,而是在私下冷静地进行沟通交流比较好。
重要的是不要感情用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给出建设性的反馈并传达需要改进的地方。
给对方留面子
在商务场合,尊重对方的面子,并恰当地维护对方的面子,关系会顺利发展。
积极使用称赞和感谢的话语
有意识地使用 “多亏了您,帮了我大忙”“多亏了〇〇先生 / 女士的协助” 这样的表达,就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尊重对方的意见
不要过度坚持自己的意见,表现出先接受对方想法的态度,这样谈判和对话会更顺畅。
在中国,向对方表达敬意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留意日常的打招呼、名片交换以及对对方的称呼,就能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