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WA LIFE

  • TOP>
  • 公告>
  • 中国商务礼仪的要点——致新派驻的各位(后篇)

INFORMATION

中国商务礼仪的要点——致新派驻的各位(后篇)2025.04.11

素材来源于 “いらすとや”)

 

即将开始在中国工作的各位,欢迎来到中国(广州)!想必大家对在新环境中的开始既充满期待又有些许不安。特别是,不少人可能会对中国的商务文化和礼仪感到困惑。不过,只要掌握基本要点,理解并适应当地的习惯,就能构建起和谐顺畅的人际关系。

 

在后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的商业习惯中与日本人性格不相符的地方,并讲解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当问题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

 

留意以下这些要点,在中国的商务活动应该会进展得更加顺利。

 

中国商务礼仪的要点 —— 致新派驻的各位(前篇)

https://mp.weixin.qq.com/s/BunOFShZkgPhz7CaXc2-Zg

 

4. 具备灵活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

如果不仔细确认现场情况的话,就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或不正当行为。

 

在中国,情况常常会突然发生变化。因此,不能像在日本那样执着于 “按照计划推进事情”,而是需要具备 “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
以事情不会按计划推进为前提
为突然的计划变更做好准备
“昨天确定好的事情,到了今天突然就变更了”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商务场合,常常会在临近时变更日程安排,所以最好始终做好留有一定余地的应对准备。特别是在工程相关以及大型项目中,作业开始和完成的延迟是常有的事。

 

摒弃 “绝对要照此推进” 的想法
在日本,人们重视事先制定详细计划并按计划推进事情,但在中国,“先行动起来,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的方式更为普遍。保持灵活的思维,认为 “变化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就能毫无压力地适应。

 

彻底做到明确指示和确认
像日本那样 “靠揣摩的文化” 在中国不太行得通。因此,在推进工作时,不忽视明确的指示和确认非常重要。
不是 “自以为传达了”,而是给出具体的指示
例如,不要说 “请尽早处理”,而是明确指出 “请在〇日之前完成”,这样能防止出现认识上的偏差。
频繁进行确认
不能因为传达过一次,就认为对方肯定理解了。在再次确认要点的同时推进工作,能够防止出错。

 

入乡随俗(入乡随俗 rù xiāng suí sú),理解中国的习惯和价值观
例如,在中国 “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文化” 很浓厚,所以也会有优先考虑家庭而非工作的情况。理解这样的价值观,不强行推行日本式的做法是很重要的。
尊重当地的做法
在日本,“严守时间” 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中国有时也会存在 “根据情况,稍微有些延迟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样的想法。接受这样的差异,并灵活应对,就能建立起顺畅的关系。

 

  1. 努力克服语言障碍

 

现在有像微信等可以当场使用的翻译应用程序和人工智能,所以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些工具。

 

为了让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顺利进行,理解当地的语言并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哪怕只是简单的中文,自己主动去使用也能拉近与对方的距离,更易于建立信任关系。

 

记住基本的中文短语
学习在日常会话中有用的表达
例如,记住 “你好(nǐ hǎo / 你好)”“谢谢(xièxiè / 谢谢)”“不好意思(bù hǎo yìsi / 不好意思)”“请问(qǐngwèn / 请问一下)” 等基本的问候语和礼貌表达,就更容易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也要掌握工作中使用的表达
比如,“请多关照(qǐng duō guānzhào / 请多多关照)”“我们再确认一下(wǒmen zài quèrèn yīxià / 我们再确认一下)”“这个需要修改(zhège xūyào xiūgǎi / 这个需要修改)” 等,逐渐记住这些在商务场景中有用的表达会比较好。

 

灵活运用翻译应用程序
将其作为沟通的辅助工具
在语言难以沟通的情况下,灵活运用翻译应用程序可以顺畅地进行思想交流。特别是在想要传达专业内容或细微的语义差别时非常有用。
利用发音功能准确表达
中文的声调(四声)很重要,发音不同意思可能会发生变化。使用翻译应用程序的发音功能,在确认正确发音的同时进行交流,能够避免误解。

 

英语并非万能
在城市地区英语能通用,但在地方上很多时候不太管用
在上海、北京等国际大都市,英语相对比较容易沟通,但在一些地方城市,英语很可能几乎行不通。因此,为了让在当地的生活更顺利,学习一些基本的中文会比较好。
为了与当地员工和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
会说中文能够让与当地员工和客户的关系更加融洽。哪怕只是付出一点点说中文的努力,也常常会让对方产生 “这个人尊重中国文化” 的好印象。

 

  1. 商务礼仪和谈判要点

在日本社会也是如此,性善论很多时候并不适用。


中国的商务文化有很多与日本不同的地方,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实现顺畅的交易以及建立信任关系。


谈判和会议中的注意事项
在中国的商务活动中,由于在谈判场合也十分重视面子,所以需要谨慎选择言辞。
避免强烈的否定:不要说 “できません(不行)”“無理です(做不到)”,使用 “検討いたします(我们会研究一下)”“もう少し調整が必要です(还需要再做一些调整)” 等比较委婉的表达会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维护有决定权者的面子:在会议或商务洽谈场合,在维护拥有决定权的对方的面子的同时推进谈话非常重要。
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谈判。谈判只是 “开始”
在日本,一般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更改,但在中国,谈判被认为是 “最初的步骤”。由于合同的细节部分和条件谈判往往需要多次进行调整,所以坚持不懈地推进谈判的态度很重要。


价格谈判是理所当然的
特别是在商务洽谈中,从最初提出的价格开始进行谈判是很常见的。最初提出的价格很多时候是 “以降价为前提的价格”,重要的是不要直接接受这个价格,而是通过谈判找到双方的妥协点。


要仔细确认合同的内容
合同签订后也常会有变更
在日本,一旦签订合同,基本上其内容就成为最终决定了,但在中国,合同签订后也可能会有人提出 “果然还是这样做比较好吧?” 之类的修改建议。因此,重要的是要仔细确认合同内容的每一个细节,避免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述。
不要依赖口头约定,要彻底落实书面化
不仅是谈判时的讨论内容,达成的共识一定要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并与对方共享。特别是金额、交货期、业务范围等重要要点,为了防止产生误解,必须明确记载。


要有速度感
需要快速做出决策
在中国,商务决策往往比在日本要快。在日本,人们倾向于 “慎重研究之后再做决定”,但在中国,“先行动起来,再根据情况进行修正” 的想法比较普遍。
做好能当即决断的准备
在商务洽谈场合,如果说 “すぐに決められない(不能马上决定)”,有可能会让其他竞争企业抢走生意。因此,事先了解可能出现的条件和风险,做好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准备非常重要。
在保持速度感的同时,把握好慎重推进的平衡很重要
虽说有很多场合要求当即做出决定,但对于重要事项还是要充分研究,必要时也要传达 “確認に少し時間をいただきます(请给我一点时间进行确认)”。在推进过程中注意速度和慎重之间的平衡,是成功的关键。


在中国,向对方表达敬意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留意日常的打招呼、名片交换以及对对方的称呼,就能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此外,在商务和生活场景中,常常会遇到与日本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所以需要有灵活的应对能力。特别是,学习中文并积极使用能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在灵活运用翻译应用程序的同时,自己努力去表达也很重要。在商务活动中,要坚持不懈地推进谈判,仔细确认合同内容,重要的是不要依赖口头约定而要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而且,很多场合都要求快速做出决策,所以在迅速应对的同时也要注意做出慎重的判断。留意这些要点,在重视人际关系的同时以开放的姿态与人交往,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将会变得更加充实。
如果您有兴趣,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其他公告

CONTACT 联系我们CONTACT 联系我们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