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WA LIFE

  • TOP>
  • 公告>
  • 中国商务礼仪的要点——致新派驻的各位(前篇)

INFORMATION

中国商务礼仪的要点——致新派驻的各位(前篇)2025.04.11

(素材来源于“いらすとや”) 即将开始在中国工作的各位,欢迎来到中国(广州)!想必大家对在新环境中的开始既充满期待又有些许不安。特别是,不少人可能会对中国的商务文化和礼仪感到困惑。不过,只要掌握基本要点,理解并适应当地的习惯,就能构建起和谐顺畅的人际关系。 留意以下这些要点,在中国的商务活动应该会进展得更加顺利。

 

打招呼和致谢很重要

 

  1. 不要忘记礼仪和敬意
    在中国,人际关系中礼仪和敬意受到非常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对上级或客户,留意使用恰当的措辞和态度至关重要。虽然也有与日本相同的部分,但理解并践行中国特有的商务礼仪,能够构建起更好的关系。
    要郑重地打招呼
    即便是日常小小的寒暄,也能成为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要点。
    使用 “您好(nín hǎo)”
    在面对上级或商务场合,比起 “你好(nǐ hǎo)”,使用更为郑重的 “您好(nín hǎo)” 会更好。
    表达感激之情
    恰当地使用 “谢谢(xièxiè)” 或 “非常感谢(fēicháng gǎnxiè)”,能够向对方传达出敬意。
    分别时的寒暄也很重要
    除了 “再见(zàijiàn)” 之外,根据不同情况使用 “辛苦了(xīnkǔ le)=您辛苦了”“慢走(màn zǒu)=请慢走、小心” 等话语,会让对话更加自然。

名片交换

 

名片交换的礼仪
名片交换是中国商务场景中非常重要的仪式之一。名片不仅仅是联系方式,还被当作 “确认对方地位和公司信息” 的重要工具。

 

重视头衔
在中国,头衔和职位受到高度重视,所以使用正确的称呼非常重要。

 

用职位名加姓氏来称呼
像 “张总(Zhāng zǒng)= 姓张的总经理”“李经理(Lǐ jīnglǐ)= 姓李的经理” 这样,加上职位称呼对方,能表达出对对方的敬意。
“先生(xiānshēng)”“女士(nǚshì)” 的用法
当不知道对方职位或者在更正式的场合时,
像 “王先生(Wáng xiānshēng)= 王先生”“陈女士(Chén nǚshì)= 陈女士”
这样称呼比较稳妥。

 

“小(xiǎo)” 和 “老(lǎo)” 的含义
在关系变得亲近时,也会有像 “小张(Xiǎo Zhāng)= 年轻的小张”“老李(Lǎo Lǐ)= 经验丰富的老李” 这样的称呼,但在商务场合最好谨慎使用。
在中国,向对方表达敬意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留意日常的打招呼、名片交换以及对对方的称呼,就能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

 

  1. 重视人际关系(关系:guānxi)
    在中国,构建被称为 “关系(guānxi)” 的人际关系,无论在商务领域还是私人生活中都极其重要。比起日本,“和谁构建了怎样的关系” 对工作和生活质量有着更大的影响。因此,重要的是要有构建长期信任关系的意识,而不仅仅是工作上的联系。
    花费时间构建信任关系
    在中国,一旦建立起的关系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牢固地构建信任关系,工作也会进展得更加顺利。
    重视日常的沟通
    不仅是工作上的关系,日常的一些小交流也很重要。像 “最近怎么样?” 这样不经意的对话,或者留意对方的生日和庆祝的事情,都能加深关系。
    不要急于求成,优先建立关系
    比起像在日本那样 “谈工作,马上得出结论”,更多时候 “首先是相互了解” 会被优先考虑。最好抱着不着急、慢慢建立关系的意识。
    当有求于人的时候,要多多使用 “请(qǐng)”。使用 “请” 的表达方式有以下这些:
    “请问一下(qǐng wèn yī xià)”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
    “请客(qǐng kè)”
    作为招待客人去看演出、吃饭等的意思,是邀请、请客、款待的动词
    “请进(qǐng jìn)” 请进
    “请稍等(qǐng shāo děng)” 请稍等一下
    “请多关照(qǐng duō guān zhào)” 请多多关照
    “请等一下(qǐng děng yíxià)” 请等一下
    “请” 也用于比较礼貌的表达中。

 

实际上,中国的聚餐也有一些细致的规则,不过由于不同地区和公司存在各种各样的模式,在这里就不一一记述了。

 

活用用餐场合
在中国,用餐(吃饭 chīfàn)被视为加深人际关系的重要场合。在商务活动中,也不只是在会议室交谈,很多时候会通过聚餐来建立关系。
如果被邀请参加聚餐,尽可能参加
因为比起工作上的洽谈,在餐桌上建立信任关系更受重视,所以如果被邀请,最好尽可能参加。

 

理解敬酒(敬酒 jìngjiǔ)的礼仪
在中国,敬酒文化深入人心,当上级或东道主提议干杯时,按照礼仪要把杯子举得比对方低以表示敬意。另外,有时会被要求一口喝干(干杯 gānbēi),但如果做不到也可以说 “随意(suíyì = 请随意)”。

 

尊重对方,秉持互帮互助的精神
在中国,“在提出请求之前,首先要为对方提供些什么” 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

 

先为对方提供价值
例如,抱着 “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事情,请告诉我” 这样的态度,能够建立更好的关系。

 

考虑对方的立场
即使是工作上的关系,提出考虑到对方利益的方案也很重要。不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以对双方都有利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这样长期关系更容易维持。

 

  1. 尊重 “面子(面子)” 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商务活动中,给人 “留面子(面子・miànzi)” 是建立信任关系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尊重对方的立场和自尊心,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能维持良好的关系。

 

不在众人面前发怒、斥责
在中国,在公共场合批评或斥责对方被视为损害对方面子的行为,会成为关系恶化的原因。
冷静地私下指出问题:即使存在问题,也不要在众人面前,而是在私下冷静地进行沟通交流比较好。
重要的是不要感情用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给出建设性的反馈并传达需要改进的地方。

 

给对方留面子
在商务场合,尊重对方的面子,并恰当地维护对方的面子,关系会顺利发展。
积极使用称赞和感谢的话语
有意识地使用 “多亏了您,帮了我大忙”“多亏了〇〇先生 / 女士的协助” 这样的表达,就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尊重对方的意见
不要过度坚持自己的意见,表现出先接受对方想法的态度,这样谈判和对话会更顺畅。

 

在中国,向对方表达敬意是建立信任关系的第一步。留意日常的打招呼、名片交换以及对对方的称呼,就能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

 

(待续)
如果您有兴趣,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其他公告

CONTACT 联系我们CONTACT 联系我们

CONT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