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仔细确认现场情况,就可能会出现偷工减料或违规行为。
在中国,情况常常会突然发生变化。因此,不能像在日本那样执着于 “按计划推进事情”,而是需要具备 “应对变化的灵活性”。
以事情不会按计划推进为前提
为突然的日程变更做好准备 “昨天定好的事情,到了今天突然就变更了”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特别是在商务场合,临近时日程发生变化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最好始终做好留有一定余地的应对准备。尤其是与工程相关的工作或大型项目,作业开始和完成时间的延迟基本是常态。
摒弃 “绝对要照此推进” 的想法
在日本,人们重视事先制定详细计划并按计划推进,但在中国,“先行动起来,再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的方式更为普遍。保持灵活的思维,把 “变化是理所当然的” 当作一种认知,这样就能毫无压力地适应了。
彻底做到明确指示和确认
像日本那样 “靠察言观色的文化” 在中国不太行得通。因此,在推进工作时,不忽视明确的指示和确认是很重要的。
不是 “自以为传达了”,而是给出具体的指示
例如,不要说 “请尽早处理”,而是明确指出 “请在〇日之前完成”,这样就能防止认知上的偏差。
频繁进行确认
不能因为传达过一次,就认为对方肯定理解了。在再次确认要点的同时推进工作,能够防止出现错误。
入乡随俗(入乡随俗 rù xiāng suí sú)理解中国的习惯和价值观
比如,在中国 “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文化” 很浓厚,所以也会有优先考虑家庭而非工作的情况。理解这样的价值观,不强行将日本式的做事方法强加于人是很重要的。
尊重当地的做事方式
在日本,“严守时间” 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中国,有时也会存在 “根据情况多少有些延迟也是没办法的” 这样的想法。接受这样的差异,灵活应对,就能建立起顺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