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届广州车展的 2.1 比亚迪展台,由比亚迪、仰望、方程豹、腾势等集团旗下品牌占据。
近来,比亚迪有两大话题备受瞩目。
一方面,其季度收益首次超越特斯拉,荣膺新能源领域 “新王者” 称号。2024年第三季度,比亚迪收益达 2011.25亿元(约41.4亿美元),超过特斯拉同期的251.8亿美元(约1800亿元)。这得益于销量猛增,1至 11月累计销量突破374万辆,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约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比亚迪向供应商发邮件要求2025年起降价10%,此事引发争议。邮件措辞强硬,被指 “压榨供应商”。
鉴于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与产能,其降价诉求有一定合理性。然而,将价格竞争压力转嫁给上游,能否持续有待商榷。作为全球行业领军者,比亚迪不应仅着眼降价,更应致力于提升整个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信息源
新王比亚迪的烦恼
https://36kr.com/p/3063865457796226

PHEV 秦PLUS DM-i
对降价诉求信心满满
从网上流出的邮件截图可见,比亚迪介绍了自身业绩,预计今年销量将突破420万辆。接着,该公司预估明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为提升竞争力,认为需在整个供应链降本,便要求供应商自2025年1月1日起将产品价格下调10%。依据市场经济原则,供应商有权拒绝降价,但比亚迪能群发这封强硬邮件,源于其十足的信心。
比亚迪强大议价能力的背后,是其压倒性的销量优势。近两个月来,比亚迪月销量超50万辆,2024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374万辆。与之相比,其他车企销量不足比亚迪的一半,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占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约三分之一。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大订单能给供应商带来利润,所以比亚迪议价能力强,供应商为求利润,也倾向于接受其订单。

广州车展展出的腾势 N9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
2024年11月,销量达54.06万辆,其中纯电动车(BEV)20.89万辆,插混车(PHEV)32.81万辆。
11个月累计,纯电动车158.82万辆,插混车223.22万辆。
2024年10月新车销量TOP10:
1.BYD海鸥 5万1223台
2.BYD宋PLUS DM−I 4万1177台
3.BYD秦L 3万9315台
4.BYD秦PLUS DM-i 3万9112台
5.BYD海豹06 DM-i 3万8103台
6.特斯拉 Model Y 3万6826台
7.日产轩逸 3万5458台
8.大众朗逸 3万1899台
9.五菱缤果 2万8915台
10.BYD元PLUS 2万8694台
比亚迪在前10名中占据前6席 。
加强零部件内部自制供应
比亚迪正加强零部件内部自制,并拓展选择。2019至2021年间,公司将零部件业务子公司化,成立了生产动力电池、车载照明、汽车电子零部件等产品的企业。这使得 “海豹” 车型约75%的零部件实现自产,稳定了供应链,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灵活性。但内部自制也面临设备投资压力和竞争不足问题,为促进与外部供应商竞争,比亚迪避免全自产零部件。此外,应付账款增加彰显了公司强大议价力,助力现金流顺畅管理。2024年第三季度末,应付账款达2375.2亿元,同比增长31%,远超同行。
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有其商业合理性。汽车行业每年都有价格谈判,降价5%是普遍做法。比亚迪拥有约8000家供应商,正分阶段推进降本计划,此次降价要求仅涉及部分领域。竞争加剧下,降价难以避免,但过度降价会压缩供应商利润,部分企业或亏损。尤其在玻璃、轮毂、轮胎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供应商议价力弱。长期来看,供应商处于弱势,实际谈判空间有限。

海狮07

海狮06GT
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 “共存共荣”
此次降价要求的背后,是汽车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竞争。这一过程中,供应商、整车制造商(OEM)、经销商等整个行业供应链均受到冲击。价格下降让消费者能买到高性价比的车,但过度低价竞争也给行业和消费者带来了不安。
经销商担心利润减少导致在竞争中出局,受影响企业增多会破坏市场繁荣。消费者则担忧企业为降成本牺牲质量,引发安全问题,进而损害自身利益。
事实上,作为全球 “供应链领导者”,比亚迪应借鉴 “华为链(Huawei)” 和 “苹果链(Apple)” 的成功经验,与供应商携手实现 “共存共荣”。

在日本,元 PLUS以Atto3的名号销售。
华为在提升自身产品质量与供应能力时,也注重提升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供应水平。除定期开展供应商培训,还派专人驻场,设立共同改善项目,助力工艺流程优化与质量提升。通过减少资源和成本浪费,实现高效生产,2022年与供应商开展了160多个改善项目。
苹果对供应商要求严苛,同时也给予支持。为减轻供应商资金压力,提供生产设备,比例依供应商规模在 50%到 80%间浮动。还与供应商合作研发定制设备,有时共享技术专利。
比如,苹果与中国台湾宸鸿TPK公司共同开发的iPhone电容式多点触控屏,就融入了双方交叉授权的多项专利技术。但即便有支持,苹果在价格谈判上也很强硬,要求供应商公开材料费、人工费及最终利润等所有细节。
比亚迪也应探索既能支持供应商,又能保持自身竞争力的策略,从而为行业整体发展助力。
首次亮相的王朝系列车型 “夏”,是一款MPV。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NEV)品牌已在世界占据引领地位,然而,具备强大实力的供应商数量依然不足。
据2024年《汽车新闻》数据,按2023年汽车相关营收计算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中,中国企业仅有15家入围,其中跻身前50的更是只有5家。在此情形下,中国供应商要实现发展壮大,离不开主流汽车品牌给予更多的支持助力。

高端品牌仰望U9售价惊人,高达168万元!

方程豹豹08于广州车展首秀。
成本削减,技术革新同样关键。
除要求供应商降价外,通过技术创新降本也值得研究。11月28日,特斯拉副总裁陶琳称:“特斯拉成本管理的秘诀,是借助技术创新提升效率,并削减不必要开支。”
特斯拉的技术创新举措,如率先采用一体化铸造技术、研发4680电池,有效降低了车辆成本。此外,特斯拉正推进引入 “Unboxed” 技术,该技术颠覆了传统生产线生产模式。
传统汽车制造是车身在生产线上依次经过各工位组装零部件,而特斯拉的 “Unboxed” 技术,则是在工厂不同区域同时组装车辆不同部分,再将各部分组合成整车。据特斯拉表示,采用 “Unboxed” 技术可使制造员工数量减少40%,制造所需空间和时间减少30%。
在健康的行业生态中,供应链领导者与供应商应构建共生共荣关系,惠及产业界与消费者。但在当前激烈竞争下,如何在追求销量增长时平衡供应商利益,不仅是比亚迪,也是其他车企面临的重大挑战。